东木咨询
东木咨询

你的人生发展伙伴

咨询师专栏

做管理没有兴趣,我是否要回头做技术?

名校博士、核心部门、幸福家庭——他走的是妥妥的精英路线。五年前被提拔到管理岗后,「回归技术」的念头却挥之不去。做管理真的不适合自己吗?还是内心有些不必要的枷锁,正在限制人生的可能性?

朱小叶专栏 · 与你一起走向正向循环

从过去的经历来看,170号来访者走的是妥妥的精英路线:从小学习名列前茅,一路保送拿奖学金国外读到博士,到国内该领域最核心的部门工作。更难得的是,来访者非常注重家庭关系的经营,他有一个关系很好的爱人,和一对可爱的孩子。

我们的咨询相约在工作日的傍晚,和首次咨询一样,来访者选择在工作结束之后在公司完成咨询,1.5小时咨询结束后,再驱车回家,尽量把晚间在家的时间都留给家人。

在我和琬文看来,来访者是典型的天从人愿型。然而来访者的确遇到发展困惑了:来访者工作起初是在单位的技术岗,自己很享受走技术路线,然而五年前,因为得到领导的器重,将他提拔到单位重要部门的管理岗。

这个部门重要但也很容易出风险,来访者因此感觉压力很大,而自己也并不擅长、不喜欢管理。所以5年来,有一个念头一直在来访者的脑海中时隐时现:我想回到科研岗。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再回归技术岗的发展机会也越来越有限了。

面对萦绕自己心头多年的发展困惑,来访者该何去何从呢?

如果说某种学说可以为解决特定领域的实际问题提供理论基础,那人生发展学派的学说就揭示了人生发展路上的各种规律和原则,并且用于指导很多人生发展的实际问题。

人生在世几十载,成长历程中的种种经历集合在一起,逐渐形成独一无二的人生模式,其中也会演化出一些的认知偏差,在这些认知的指引下,人们难免会走弯路。

琬文的咨询手记详细记录了咨询中的起承转折,参考:https://t.zsxq.com/0fDtGBTi1。

这里简单总结咨询中探讨到的几个要点:

1、人生发展并非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管理岗就一定要善于社交、左右逢源吗?有技术驱动、思想驱动的管理者吗?有!甚至在这位来访者所处的单位,技术驱动反而是更重要的。

2、不要把工作、生活、成长分开。工作之余拿两个小时搞科研,是更好的选择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做得再好,有一天到晚做科研的人更好吗?在当前的工作有可以积累文化资本的机会吗?答案是肯定的,咨询中我们探讨到至少三条可以沉淀作品的路径。

3、如果当前的处境不够喜欢,摆脱它最好的方式,反而是在这里不断做出成绩,做到极致。

4、遇到贵人难得,如何珍惜和经营和贵人的关系,也是一个能力。要看到,贵人也是有成就年轻人的需求的。而想与贵人建立关系的方式绝对不是远远的崇拜、观望,“等到对方退休之后再联系,关系更纯粹”,而是在当下就交托信任,主动链接,一起站在超越自我的角度去成就一番事业,是更有意义和价值的选择。

5、38+的人生主题,不再是赚钱,甚至也并不是成就、名利、地位,而是追寻自己的人生意义。而追寻意义就意味着要放弃对名利、成就的追求,选择回归平凡吗?也许并非如此。来访者的叙事是精英,角色榜样是崇拜的贵人。可以换一个角度看待问题:我的努力并不是为了“向上爬”,而是让当前有些压力的情境成为我探寻人生意义的修炼场。从模仿榜样开始,遵循内在动机做事,终究会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人生故事。

6、管理,从一个角度来看是负担,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则是人生发展的助力,根据地的建立。这个角色可以帮你凝聚到相比个体更大的资源去达成一些目标,也可以成就更多人。换句话说,做管理,扩大了你的能力边界,让你有了更多“做大事”的机会,而“做大事”的过程,又会给到自己更难得的修炼自己的机会。

这场咨询结束后,有强烈的使命感生发出来:想要为精英的人生发展提供些许的助力,他们真的本该发展得更好,只是被自己内心不必要的枷锁困住了。

也许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些反复出现的模式,让自己“画地为牢”人生受限,唯愿咨询师能够成为一群细致入微的观察者,陪伴来访者识别这些关键模式,推动来访者通过微小而持续的行动,逐渐迎来旧有模式的松动、瓦解,构建全新的模式,发掘人生更大的意义和更多的可能性。

咨询结束后的几天,当琬文把咨询报告发给来访者时,也收到了他真诚的反馈和回应。如来访者所说,“咱们的关系不会止步于咨询师和客户的关系”,作为人生发展咨询师,更大的意义是陪伴和见证来访者的人生战略真正落地,梦想逐渐照进现实,同时咨询师也用心经营好自己的人生,成为他们人生发展路上的同行者。而这也是我们持续成长的动力所在。

东木咨询
朱小叶微信二维码

扫码添加微信

朱小叶

咨询师、东木咨询负责人、东木大会演讲嘉宾
职场女性管理者硕博高学历

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硕,有丰富职业咨询顾问经历,两娃妈妈。受训时长18个月以上,咨询时长400+小时。擅长职场女性、管理者、硕博高学历来访者。

对这个话题感兴趣?

预约咨询,与专业咨询师深入探讨

立即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