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咨询,让我对身份认同,有了更多的体悟和思考。以下的咨询感悟,来自与232号来访者沟通后的启发。
01
我们身边,大概有不少「草根逆袭」的例子,农村或小城出身,如今跻身一线城市生活,来访者也是其中一员。
当你经历阶层的跃迁,你势必会面临很多内在的冲突。
在行动上,你一直努力上进。从熟悉的家乡来到一线城市,不断跟随欣赏的导师和优质的社区学习,以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你也取得了很多优秀的成绩:名校硕士,绩效评优...
然而,在内心里,面对身边见多识广、聪明又努力的精英同伴,你依然觉得相形见绌,尽管很多光鲜的标签贴在自己身上,夜深人静的时候,你依然会叩问自己:我到底是谁?
来访者也处在这样的爬坡阶段,在不断进行圈层对比的过程中,ta逐渐形成了一些简化认识:草根都是不好的,我原来的圈子,都是不靠谱的,过去的我是不好的;精英都是好的,我想要进入的圈子,都是高大上的,未来的我可能是好的。
过去的圈子,我要逃离;未来的圈子,我还需要再努力争取才能进入。
——其实,这是把自己带到坑里去了。
当来访者把自己「草根」的身份完全否定的同时,也相应忽略了草根身上的一些优势。草根身上最明显的优势就是大老粗一般的行动力。要做一件事情,不需要提前调研来、调研去,东想西想,而是干了再说。其实这反而是成就一些事情最关键的因素。
02
在咨询中,我给来访者举了「草台班子」的例子。其中比较有趣的是马斯克的例子:
SpaceX 出现问题,马斯克就炒了高管自己顶上;觉得碳纤维材料等传统航天材料过于昂贵,马斯克大胆提议,“要不试一下不锈钢?”最后发现还挺好用。
在某次火箭发射前一天的最后检查中,SpaceX 团队发现第二级火箭的发动机裙边有两条小裂缝。
NASA 的每个人都认为发射将推迟几周进行,因为一般这种情况会更换整个发动机。马斯克再出鬼点子,“如果我们直接剪掉开裂的裙边呢?”火箭在第二天按计划完成了发射任务。
在我近距离跟随阳老师学习的5个多月里,我体会最深的也是这一点:细节正确远远大于原则正确。想要成就一些事情,反而不能让自己被很多条条框框限制住,这里反而要用到草根极强的生命力和执行力,灵活应变,让事情得以更快成就。
03
说到这里,就延伸到穿越阶层过程中,人们很容易走的另一个弯路:身边没有自己欣赏的人可以学习,甚至有时候为了避免触发自卑或者自我怀疑的感受,遇到优秀的人反而要绕开走。
来访者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对于ta欣赏的榜样,更多是偏线上学习,缺少线下实际的接触和链接。因此,他认为文化人做事都是走规章流程的,都是高大上的。
这是线上跟随榜样学习最大的问题。你只看到了榜样做事的结果,并没有对于如何成事建立真正的具身认知。
04
咨询中,我们探讨了很多来访者可以选择的职业方向,并且共同梳理了适合他的作品类型。如果工作与理想不能在同一件事中兼容,其实更好的方式是先分开解决。
工作,更多满足的是生活的需要,让自己在大城市能够立足下来,为未来发展积累现实层面的条件。怎么容易怎么来,选择自己能够得到,又比之前更适合自己的,大概率能够发展地好一些的。
作品,更多满足身份认同的需要,反而要从自身的经历出发,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作品类型和形式,用自己最小阻力的方式开启创作,而非继续带着学习者的心态,继续学习。
当你对现状不满,想要逃离;心有理想,对自己又太过遥远。在这样的境地之中,你常常会觉得天地之大,没有自己的容身之地。
其实,你可以把空间的问题转化为时间问题来解决。当下,你只要关心,比自己当下的现状好一点点就可以了。而你期待的远方,就用十年磨一剑的努力去慢慢塑造。
05
咨询结束后,不断回味和来访者的沟通。我觉得,对来访者来说,最不容易的就是建立起来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身份认同。在咨询中给出的行动建议,其实解决的也不仅仅是工作和作品的问题,本质上也是希望来访者通过持续的行动,以及行动带来的反馈,渐渐让自己有新的看见,最终引领自己写出新的人生故事。
而这份人生故事,并不是把过去彻底舍弃掉,反而会迎来内心更深处的接纳。
对于努力跨越阶层的伙伴,
你要相信:你向往的生活,并不存在于遥远的未来,而是出现在当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只是需要你去发现、去经营。
你要看到:其实,不知不觉间,你已经走向了更大的世界,在很大程度上活出了小时候向往的自己,你是好的,而不是不好的。
每个热爱生命的人,终究会创造出来属于自己的独特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