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木咨询
东木咨询

你的人生发展伙伴

咨询师专栏

追求意义,也可能耽误人生

读了数百本哲学心理学书籍,却在考研中失利;总想帮助他人、追求意义,却忽略了自己的发展。当「救世主情结」吞噬了年轻人的时间和心力,边界在哪里?意义不是想出来的,而是从做成的事情里生长出来的。

凯艺
凯艺助理咨询师
#凯艺专栏#咨询手记

凯艺专栏 · 愿助你发现可能的自己

01|清晰的问题,却藏着复杂的人生底色

来访者刚结束研究生考试,正在面临志愿选择。 因此咨询主题非常明确: “怎么选志愿?如果考研失败该怎么办?”

但他的小传却完全不是一条直线。 里面有对父母的抱怨、对教育体制的不满, 也有希望帮助他人、追求人生意义的深度自述。

看得出来, 这是一个在传统家庭和教育体系里努力寻找独立思考的人。 而他的人生,远比他的问题更复杂。

某个午后,我们开始了第一次咨询。 来访者亲和力很强,线上交流也有温度。 从小传中能看到,他与他人的互动也不少。 但越聊,我越感到他身上藏着另一面。

02|强烈的共生需求,被“帮助他人”包装了起来

交谈中,他展现出很高的亲和力; 但小传里,那些孤独感又十分明显。 于是我们继续往他的成长经历深挖。

在人群里,他常找个角落坐着。 日常喜欢独自阅读哲学与心理学书籍, 这些年已经读了数百本。

他的家庭结构也很典型: 父亲强势,母亲顺从, 从小到大得到的关爱并不多。 在学校,他常是“边缘人”。 几段恋情还没开始就已结束。

共生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 他选择用“帮助他人”来满足自己的被需要感。

他说自己有“强烈的救世主情结”。

父母有矛盾,他会陪他们沟通到深夜; 同学遇到困难,他总是不计成本地帮忙; 弟妹学习,他希望用“灵魂打动他们”。

他把太多责任扛在自己身上。 时间投入很多,但成果很少。 考研成绩不理想,也因此可以解释—— 心力被大量外部情境抽走了。

当责任边界模糊, 情境就会干扰行为, 甚至吞掉大部分注意力。

03|情境既是阻碍,也是工具

问题出在哪里? 不是在“意义”,而是在“边界”。

来访者的共生动机原本是优势, 但当它被情境放大, 就成了妨碍个人发展的力量。

要解决,不是靠自责、靠逼迫、靠觉悟, 仍然是——从情境上下手。

我们开始设计新的任务情境, 帮助他明确自己与外部的界限, 把不属于自己的责任交还出去。

同时围绕考研与志愿选择制定策略, 让他在行动中重新找回方向。

他智商不低,年纪也轻, 只要情境调整及时, 减少干扰、聚焦目标, 未来依然值得期待。

04|追求意义很美,但容易让年轻人迷路

做完这次咨询后,我反思许多年轻人的共通困境:

刚毕业的年轻人容易把注意力放在虚无的意义、宏大的理想、外界的期待上。 看起来关心人生方向, 但实际上忽略了自己的责任与行为边界。

想追求“真实自我”, 结果一不小心,把时间耗在情绪和关系里; 想帮助他人、想被需要, 却忽视了自己的发展。

最终,在社会的磨合中, 个性被消耗, 与众无异。

但真正的意义从来不是想出来的。 不是阅读来的,也不是空想来的。 意义是从你已经做成的事情里长出来的。

对年轻人来说: 先成事,再成长。 这比追问意义更踏实,也更省弯路。

东木咨询
凯艺微信二维码

扫码添加微信

凯艺

助理咨询师
体制内教育行业技术背景

坐标北京、天津。北京邮电大学硕士,在大学等体制内教育工作经验丰富。受训时长18个月以上。出自技术之手,心怀对人性深邃的探索,我在教育与咨询田野里深耕细作。

对这个话题感兴趣?

预约咨询,与专业咨询师深入探讨

立即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