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激活疗法,作为第三代行为疗法,强调通过行为激活来治疗抑郁症。
当前对抑郁症治疗有效的疗法是行为认知疗法,它的基本假设是:如果人们思考问题更现实,那么他们的情绪就会更积极。治疗的策略有三类:1.改变特定情境下行为的行为策略;2.改变特定情境下思维方式的认知策略;3.改变人们对自身、未来和世界核心信念的认知策略。在这三类策略中,可以看到,行为认知疗法的重点在于“行为改变”以及“认知改变”。
那么,是哪种成分起作用呢?研究发现,以认知为中心的读书疗法和以行为为中心的读书疗法,具有同等效能。另外一个更有影响力的研究,也表明以行为策略为中心与认知策略为中心的疗法没有显著差异。
研究者招募了150名抑郁症患者,将他们随机分配到三个组,分别是:1.行为激活;2.行为激活+自动思维的认知重建;3.行为激活+自动思维认知重建+核心信念的认知重建。
这些抑郁症患者由同一批治疗师实施治疗。经过两年的跟踪发现,三种治疗条件没有显著差异。换言之,仅仅进行“行为激活”就可以取得和“行为与认知改变”的同等效果。
行为激活治疗有十个核心原则,分别是:
一.改变人们情绪体验的关键,是改变行为方式。
二.生活的变化可能导致抑郁,短期的应对策略可能会让人长期陷入抑郁。
三.针对特定来访者的抗抑郁线索,蕴含在他的重要行为发生前后。
四.按照计划,而不是情绪来组织和安排活动。
五.从小处着手,改变更容易。
六.强调行为的自然强化。
七.做自己的教练。
八.强调解决问题的实际态度,并认识到任何结果都是有用的。
九.不要光说不做。
十.扫除行为激活的一切可能和实际的障碍。
这十条原则中,原则一、二、三与识别治疗目标有关,是对状态评估的实际应用;原则四、五、六、九与行为激活的策略有关,如制定活动监测或活动计划;原则七、八、十关注问题解决方案或没有按照预期进展时的解决方案。
这里简单谈一谈里面三个原则:1.重视小行动(原则五);2.如果有情绪,按照计划而非情绪来生活(原则四);3.强调解决问题的实际态度(原则八)。
对原则五,平时就要有意识地养成拆解任务的习惯。例如,冬天起床难,脑中想到的动作是在被窝中穿上衣服,或者,买一个快速加热器,起床按一个开关,睡上五分钟,房间就有热气支撑起床。又比如,想去运动,与其考虑每周三天跑步45分钟,不如转而讨论买一双运动鞋、一条运动裤。
对原则四,有时工作太忙,任务太难,受到批评,我也会情绪糟糕,生活没有动力,但按照计划而非情绪来做事,会让我在一天结束后,能用做了些许事的成就感去对抗负面情绪。
对原则八,抱怨太多时,就可以多想想,“我有情绪,然后呢”“以结果为导向,我还能做什么”。让自己学会解决问题,即使解决得不漂亮,也要开始行动。
也许有些人面临的问题更大,比如情境中存在坏人、坏同事、坏老板,或者处在失业、被轻视的情境中,这时就要更敏感自己的情绪变化,趁着没被抑郁污染时,及时采取行动调整。
这些原则所蕴含的行为改变理念是:
1.改变人们情绪体验的关键是行为改变方式—— 即让行动带动情绪,是具身认知的一种。
2.从小处着手,改变更容易 ——即分解任务,让任务更容易执行。
3.强调解决问题的实际态度,并认识到任何结果都是有用的——即让结果带来成就感,小胜大胜。
人是怎样一步一步陷入抑郁的呢?
在行为主义者来看,抑郁症是由于正强化减少,回避行为增加。退缩行为会让抑郁个体陷入一种糟糕的情绪模式,最终情绪系统关闭,抑郁个体感到更加糟糕,日益消沉,对改变不再抱有希望。
所以对治疗师来说,要识别什么情况下较有可能发生这些行为,以此明确治疗目标,使来访者生活改善、抑郁减少。
在行为激活模型中,帮助患者理解生活事件如何影响他们的感受和抑郁症状,是治疗师开始行为激活治疗的关键部分。这个行为激活模型要点是:
1.发生了什么事?2.影响如何?获得奖赏的途径是否受到限制,压力是如何增加的?3.你的感受如何?4.你做了些什么?5.你的行为对奖赏或生活压力造成了什么影响?
这个模型也代表了抑郁的恶性循环。例如,某人失业后感到抑郁,并停止参加所有活动。他开始发胖,不再精心照料他的宠物狗,而是更多地待在家里,并觉得和朋友们都合不来了。慢慢地,他更抑郁了,开始把自己隔绝起来。
行为激活疗法中,治疗师要了解患者一天的时间安排。这么做是因为,每个患者都有其独特的生活史,帮助患者理解生活事件如何影响他们的感受和抑郁症状,是开始行为激活治疗的关键。
行为激活疗法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侧重使用行为来“激活”情绪。这个思想强调将行动放在第一位,一个人不用非要有动力,仍然可以获得借助行动得到幸福所需的好处。
目前已有研究表明,行为激活疗法可以帮助抑郁症患者和成瘾者。这是一种可以供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方法。但是请注意,如有必要,一定要去寻找其他类型的心理健康的支持。
备注:本文首发于《财新周刊》2023 年第 42 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