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当没了奔头
第一次见面,小兰眉头微簇,眼神有一些游离:一半在凝固在眼前,一半在飘荡在空中。
她好像难以停留在某个位置。正如她的肢体动作——在咨询的过程中,她时不时有一些幅度很大的动作,例如有时她会往后靠,再往回摆。
心事重重,如坐针毡,急躁不安,不情不愿。
她很烦。
毕业至今,已近十年,忍受着各种不适——客户刁难、容错率极低、重复性劳动,她从未跳槽。虽然工作表现不错,领导也以越级升级的方式予以嘉奖,然而,晋升机制不透明,上升无望,拼劲难续,工作瓶颈与职业倦怠折磨着她;
生娃之后,一切像划了一道边界,母职重担,身不由己。下班即上班,无缝对接带娃,自己的爱好搁置一边,自己的时间所剩无几。
老公虽爱孩子,但是大大咧咧,对家庭琐碎的观点总是和她不一致,小矛盾累积渐多,冷处理越来越频繁。
与年岁已高的家婆的同住,是帮忙带娃与尽责尽孝的唯一选择。然而虽家婆性格不错,但终究生活习惯不同,摩擦总有。
虽然不如人意的事情越来越多,但对比过去,对比父母,当下已然过得不好不差。只是,更进一步的希望感好像没有踪影。缺乏目标,丧失动力,没了奔头,幸福感低。
02 隐没在背景中
大多数烦躁的人,会絮絮叨叨地抱怨和指责。但是小兰没有。她几乎不会指责什么人。
她甚至连叹气都很少——虽然在对话中,我时常以为她下一秒就要叹气,然而这口气最终只挺留在我脑海里。
是太疲累没力气了吗?是,也不是。不是的原因在于,她的每句话都好像在说,没什么值得细说的。
以上这一切,好像并没什么。但如果我告诉你,小兰是一个神经质不低的人,那这件事情就变得,有点神奇。
神奇之处在于,一个较高神经质的人,理论上对危险信息和负面情绪很敏感,但她却在消极情绪很多的情境下呆的很久,很少抱怨和指责、反刍和内耗,甚至还做得不错。她不是温顺的温水小青蛙,也不是不炸毛的负重前行的机器人。
人性系统与岗位长期错配,坚持一份工作近十年,这种韧性来自哪里?
又再往下一层想,为什么有的人特别能坚持,有的人特别容易放弃?
又在什么情况下,原本的坚持,再也无法坚持呢?
03 回到时空胶囊
当问其我们为什么坚持时,有人的会说,为了远大理想,有的人会说,为了生活。
为了理想的人,一不小心,可能变成了走火入魔,
为了生活的人,一路苦熬,可能被压得喘不过气
但小兰不是。这都不是小兰坚持下去的理由。
小兰的“神奇”之处在于,坚持好像是自然而然的结果——一种对环境的自动适应。
如果调用咱们人生发展学的理论框架,那么“行为模式”与“意向原型”就是关键。意向原型驱使着行为的方向,而行为模式则调节着人与环境的冲突矛盾,让人以某种姿态继续坚持走下去。
要理解小兰的“行为模式”与“意向原型”,需要潜入到小兰的时空胶囊里。
小兰的时空胶囊,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童年&学生期、职场初期、成家立业期
在童年&学生期,家和学校是生活主线。“家”就代表着一个不断惹麻烦的父亲、一个隐忍辛劳的母亲、一个机灵上进的弟弟和一幢孤零零的自建房。而“学校”则意味着,极少数的朋友和一些模糊的背景。
在这大背景之下,叠加小兰内向、低开放性、高感商的特点,以及父母疏于交流和引导的情况,情感上的独自生长成为了小兰的主线,自娱自乐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自愈倾向。
与此同时,家庭矛盾的长久持续,以及一贯冷处理的方式,影响了小兰面对冲突时的态度——既然无法改变,想又想不通,那干脆懒得挣扎算了。懒得计较,就不会失望,就不会伤害。
于是,“懒得计较的自乐者”,在这一阶段初步成型,成为了小兰适应环境的主要策略——用“懒得计较”弱化伤害,用“自乐”换来自我安抚。
这一策略,在后续的阶段,带来持续红利,得以被进一步强化,而后在第三个阶段迎来了能量枯竭:
在职场初期,神经质中高的小兰,面对高压、高情绪消耗、大量人际交互的工作,懒得计较让她较少停留在心念世界上(例如人生意义、反刍等),结果行动力反而更强,这让她得以一直坚持下去,拼尽全力。于是进一步强化了“懒得计较”这个行为。
并且,在这一时期,虽然忙累,但是小兰还可以发挥自己的兴趣爱好,种花种草,生活总体越过越好。
但到了成家立业期,“懒得计较”的弊端开始越来越明显——因为很少思虑,导致对危险信息不敏感,没有及时排掉工作风险和情绪风险。又因为生娃养娃,“自乐”的精力和时空也消失了。
结果,自然而然,小兰跌入了情绪低谷。
04 坚持,也有极限
与行为模式交错形成的,是小兰的意向原型,也就是,她想成为的那个人——踏实上进的城里人。
学生时期目睹的家庭变故,让小兰早早就立下了决心:谁也靠不住,只能靠自己。
对小兰来说,她那极其普通的家庭,以及来自家人反面“教导”,都在重复着一个道理:只有踏实才能改善生活,掌控自己的命运。
一个脚印一个脚印,一个行动一个行动的,正如小兰过去的表现——机会来了就抓取,不想太多,干了再说。
最终,小兰实现了最初的理想——从小城镇人到大城市的人。
是的,小兰已经成为了自己想成为的那个人。
最初的梦想已然实现,当下的行为模式弊端出现。动力不足,能量亏损,于是,内心有个小声音在呼喊,躺平,是不是也挺舒服?
然而,小兰还是不甘心。她不希望成为像周围同事那样的浑水摸鱼的老油条。
可是,一路坚持许久,眼下好像真的,好像再不能坚持下去了。
05 人与情境的错配
问题的关键,是真的不应该再这样坚持下去了。
当然,并不是说要马上离职。对小兰来说,她的个性和优势,还是非常适合在金融体系内工作的。
只是,明明是一个内向、高神经质的人,却天天和大量麻烦的人打交道,人性系统和工作情境长期错配,积极情绪入不敷出,人生资本面临着严重的系统性风险。
于是,增加积极情绪、循序渐进地调整工作机会,是接下来的重点。
至于新的动力在哪里——那其实是一个自然而然的结果,只要保持行动,保持新的变化,新的火花会随之而来。
做了总比不做好,能做什么做什么。
只是,“懒得xx”的模式要抓紧调整——不能再按以前那样,闷着头干,而是要多反思、多总结,新的机会才可能被自己抓取得到。
06 那远处的小兰
她像一株河边的小草,深翠绿,长长又有点厚硬的叶子,从根系里往外长出,望天空中射去,又弯弯地,压向了地面。
当她还是山里头的种子的时候,她看到山里不同的小草,命中注定呆的位置。她知道,以后只能靠自己。
她没想太多,每当看见有风来的时候,她就一门心思地飘啊飘,最后,她终于来到了河边,一条和山涧小溪完全不同的,珠江支流。
她成功了,停在了梦想中的大江大河边上,扎根,生长。
她是小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