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木咨询
东木咨询

你的人生发展伙伴

咨询师专栏

咨询手记:慢慢来,才走得远

真正深刻的改变,从来不是立竿见影的。这是一段历时十个月的长程咨询记录——一个'普通人'如何在慢慢的轻推与陪伴中,学会接纳自己的慢热,不再为'不够优秀'而自责,最终与那个真实的自己和解。

猫柳
猫柳咨询师、东木咨询教研负责人
#猫柳专栏#咨询手记

猫柳专栏 · 探索属于你的满意解

传统上,人们期待咨询带来快速的改变。但真正深刻的改变,往往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一点一点的松动认知、一次一次的轻推行动,以及在信任关系中慢慢地积累自我接纳。

我跟风(来访者的代称)走过一段长程咨询,这篇文章记录我们在“慢”中看到的“快”。

从焦虑出发:咨询的起点

01 焦虑之名,认知之实

风来咨询,因为焦虑。他的焦虑有些模糊,跟 AI 刚出现时大多数人的焦虑一样: AI 是否会取代我的工作?如果我被裁员了,该怎么办?

针对风的诉求,在第一次咨询中,我们中规中矩地探讨应对 AI 冲击的行动。例如,上些什么课,跟踪什么资讯,做些什么产品,等等。总之,围绕“主动拥抱AI”为核心,让工作技能含 AI 量高一些。

咨询结束后,风开始行动。在这过程中,他发现有些行动不可持续,例如主动钻研技术做出小产品;有些行动他更感兴趣,例如阅读。这些都在我们第二次咨询中得到更多的讨论。

02 读写行动:把模糊目标变具体

相隔一个来月,我们开始第二次咨询。除了回顾第一次咨询达成的共识,新增了两项内容:阅读计划与咨询期待。

之所以有“阅读计划”,因为风一直有“提升认知”的渴求。他会为阅读进展不如意而烦恼。之所以有“咨询期待”,因为尽管长程咨询名字带“长程”,但它只包含六次正式咨询。要在六次咨询中改变行为,就要取舍,就要聚焦,聚集真正关心的问题。

实际上,在第二次咨询之后,风更关心的问题才浮现:不是工作的焦虑,更多是认知的提升。随之,我们调整了咨询节奏:工作上的探讨被削弱,“如何提升认知”被花费更多时间讨论。

03 轻推:支持而非驱动

提升认知,直接体现在阅读上,为此我们制定了一个“读写计划”。尽管用风的话来说,“我开悟得晚些”,但能流畅地阅读更多图书,养成可持续的阅读习惯,是他一直以来的执念。

好的阅读习惯,并不是泛泛教授阅读技巧就能养成。相反,这需要他亲自下场,再通过行动反馈,才能拥有具身认知。而这一点正正体现了长程咨询的价值:轻推与陪伴。

怎么说呢?以读写计划为例。我们一起选书 —— 他先列出一批想读的书,我帮助筛选,并商量好阅读次序。我们一起读书 —— 他将前四本书的阅读过程用文字分享,我会跟帖回复,跟踪行动。通过这样的形式,他的阅读实践被看到,且有了专业的反馈。

说得再具体些。在“读写计划”中,风要阅读一本厚书。过去他一碰到厚书就会退缩,经历“兴致勃勃 - 读不懂,很快放下”的行为怪圈。他一再重复这个行为,而这一回我抓住机会,给出阅读策略,放手让他去实践。他使用策略跨过一个一个拦路虎,解决一个一个阅读难题。慢慢地,他有了更多的积极情绪和掌控感,这又推动他主动解决更多的难题。

在上一次与下一次咨询相隔的时间里,我们共同解决了好几本不同类型图书的阅读难题,这让他体验到新的行为模式 —— 主动思考策略去解决阅读问题,而非像过去一样,横冲直撞,失败后归咎于自己的本性“愚蠢”。

改变的过程:慢慢来,才快

04 能改变的与不能改变的

有效的行为改变并不容易,如果有这两方面的资源,会变得容易些。第一,来访者先前具备的技能作为资源;第二,有能支持来访者做出改变的人,即社会支持资源。

咨询师在长程咨询中充当着这两种资源的角色。当他害怕行动时,咨询师轻推,帮他找到容易着手的地方,鼓励他迈出一小步。当这一小步迈出后,适时提醒他做出更多的行动。

打个比方,风是一个害羞的人,且谦虚得自我评价不高。他在参与知识付费的课程时,总是害怕表现自己,这导致他几乎不会主动报名参与路演,来展示学习成果。咨询时,我们会将「路演」,解释为「展示学习成果」,而非「公开表现自己」。这样的行为赋义会让他更容易行动。

也有一些行动,我是怎么推动都无法改变的,例如他无法主动结交新朋友。这些做不到的行为同样极具价值。我们可以转而讨论更能发挥他优势的行动,或者,探讨这些做不到的行为体现他何种模式。

”做不到的行动“,并不是一定要做的行动。相反,它给出信号,让风认识到自己并不需要如想象中完美 —— 即社会规范的那个外向、积极的”我“。这个”不完美但美好“的我,才是更真的自我。继而,从这个实际的自我出发,去选择行动。

05 接受“普通”的自己

第三次咨询结束后,相隔三个月,我与风才开始第四次咨询。(相隔三个月的原因在于我要处理个人私事,且我们制定的行动方案,允许施行长达三个月的行动,再回过头进行复盘。)

在这一次咨询中,我让风主导,带领我讨论他感兴趣的话题。风在这次咨询的尾声,重提了咨询期待。他的发言让我十分感动。

他肯定了这几个月来的改变,认为咨询来到这里,已经符合他的期待。他回忆当初报名时的犹豫,“我害怕没有改变 —— 如果连咨询都不能改变自己,是否意味着自己很失败?”

现在,他不再这样想了。他在很多方面开始更积极的自我评价:他想明白工作上的焦虑不需要焦虑,阅读上的困难可以想办法解决,“笨拙”对自我有了很多“成功”的经验,而那个害羞内向的自己就是自己。

慢即是快。长程咨询很慢,历经半年到一年的沟通,它让行为在其中慢慢改变。长程咨询也很快,它让难以改变的行为模式钻出坚实的现实土壤,在更大的世界发芽生长。

关系的力量:不仅是来访者在成长

06 慢热,也是一种节奏

与风(代称)完成了第五次咨询会谈。我们谈到了收获与改变。风说:“报名咨询,本身就让我焦虑。”

我问为什么。他接着说:“因为在我看来,东木咨询的服务对象是精英。他们仿佛只是一时在低谷,很快又能恢复优秀。而我,就是一个普通人,我担心即使参加咨询,我仍然没有改变。“

普通人,是风对自己的评价。过去,他为自己的”普通“感到羞愧。

—— 普通的我,上课时,总是听不懂;
—— 普通的我,看一些难书,总是读不明白;
—— 社群的人都这么优秀,我不敢在活动课上发言……

普通的风,在东木咨询开放长程咨询后,第一时间报名。这个行为本身就“不普通”,我想让他看到。于是我问他:“从第一次咨询见面到现在,这十个月中,什么变化了?这过程中,呈现出什么行为模式。”

“接受了自己的普通。”风说,“我能够立足在普通人的定位上,做符合我水平的事情。……以前上课,我认为自己要拿优秀学员。但我连课都听不懂,感到很受挫,就会责备自己。……现在我接受自己的慢热。”

慢热,是风对自己行为模式的一个总结。他认为执行力强的人是精英,但他,不是精英。他是那种要过很久才会醒悟过来行动的人。

说来挺有意思。风一定很早意识到自己的做事慢热,但只有当他接受自己的“普通”,这个行为模式才被他接受。接受,而后看到,而后尊重。尊重自己的性格特点去做事。

风继续说,“过去我总想做很多事,幻想得到很大的结果,而一旦接受自己的普通后,我少了很多纠结和执着,不再将指责的矛头指向自己。现在,我也更加享受生活。”

“是不是更喜欢这样的自己呢。”我说:“那么,再请你想一想,在这过程中,你认为自己做对了什么?”风略微思考了一会儿,回答:“我没有躺平,没有放弃自己。”

这就是风的故事。这就是这段长程咨询服务的尾声,却是他另一程生活的开端。

07 咨询师的收获与反思

结束与风的沟通,我开始反思这段长程咨询带给我什么。

风在咨询中提到“他认为的咨询”。他认为咨询一定要有“大”的改变 —— 普通人变成精英,糟糕生活变得美好。但从风的改变看来,我和他都不觉得他的改变“很大”。相反,他的改变“很重要”。是很多年以后,我们会感谢生活建立在这个起点上的“重要”。

这让我向自己提出第一个问题,什么是咨询?怎样的改变才是来访者和咨询师合理的期待?

咨询师约翰•麦克劳德(John McLeo)在《心理咨询导论》,曾这样定义咨询:

心理咨询是一种目的性强的、私密的会话。它由一个想要反映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人发起,而另一个人愿意竭尽全力去帮助这个人。

这个定义是从“以来访者为中心”来理解咨询。从目的来看,咨询的目的“在于帮助来访者理解和分辨他们对生活的看法,并且通过为他们提供有意义的、成熟的选择建议,或者帮助通过他们解决情感和人际关系问题,从而使他们学会实现自己设定的人生目的。”

从这个层面来看,风的咨询称得上成功。这又促使我思考另一个问题:在这段长程之旅中,我们做对了什么?

08 什么才是“好的咨询”

换言之,成就一段成功的咨询,什么是最重要的?—— 一段相互信任的咨询关系。

因为风信任我,所以他敞开心扉向我诉说他焦虑的、关注的;也正因为风信任我,他会依据我们定下来的共识去行动。

实际上,我对风的了解,早于这十个月,始于两年前。两年前,我们有过一次专业版的咨询。我明白他的性格特点,我比他更早接受他的性格特点,也因此,在这十个月间,我会耐心地轻推他做一些跨出他舒适区的行动。我会说服他去做,然后在下一次咨询中,跟他复盘这个行动。如果他退缩,我们会再定另一个方向的行动,而不会执着做不到的行动。

某程度上,我们都是「散漫」的人,没有汲汲于一定要达到某个目的。我们是,一个人说另一人反馈;一个人轻推另一个人行动;一个人早早看到,就想着让另一个人也看到那个一直被忽视的、美好的他自己。

不仅是风,我在这段长程旅程中也收获良多。我领悟到很多咨询要点。例如,我更明白卡尔·罗杰提到的一种助益性的人际关系,「越是接纳和欣赏当事人,我就越有可能创造出一种可以利用的关系。」接纳,是一种对于当事人的热情关注,是无条件地认为他是一个具有自我价值的人。

我想,很多年后,我还会想起这个个案。因为风在我咨询技巧仍然生涩的时候,选择我当他的咨询师,选择信任我,并选择跟我合作创造了一段可信和真诚的关系。

“人们不可避免地会通过相互间这种可信和真诚的关系而成长变化。”这就是咨询的力量。

东木咨询
猫柳微信二维码

扫码添加微信

猫柳

咨询师、东木咨询教研负责人
自我探索知识工作者创意思维

10年+写作经验。育有一娃。曾跟随东木咨询创始人阳志平老师开发课程、心理测评等。受训时长18个月以上,擅长有稀奇古怪想法、探索自我,以及在知识工作领域有困惑的来访者。

对这个话题感兴趣?

预约咨询,与专业咨询师深入探讨

立即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