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木咨询
东木咨询

你的人生发展伙伴

咨询师专栏

解决疑难情绪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时刻:内心翻涌却说不清是什么感受?那些模糊、困惑的情绪体验,被称为「疑难情绪」。通过情感心智化,我们可以学会识别、调整和表达情绪,在自传体记忆中重新书写属于自己的故事。

猫柳
猫柳咨询师、东木咨询教研负责人
#猫柳专栏#读书心得

猫柳专栏 · 探索属于你的满意解

我们常常无法了解自己的感受。有人因情绪困扰走入治疗室,纽约城市大学研究生中心心理学和哲学教授埃利奥特•尤里斯特(Elliot Jurist)称之为疑难情绪,即一种内心模糊、神秘或困惑的精神状态和情绪体验。

尤里斯特认为,解决疑难情绪的最佳方法是情感心智化。心智化是认知科学中被广泛使用的一个术语,即如何理解或解读他人的心理状态。研究发现,婴儿在15个月大时就开始监控其他个体,推断、归因和表征他人的信念。另外有实验显示,7个月大的婴儿能够以一种最基本的方式解读他人的想法。总而言之,心智化是人类早期发展的,关乎生存、影响未来社交的重要能力。

过往研究者提及心智化时往往强调“认知”的作用而忽视了“情感”。情感心智化是对情绪进行反思的能力,包含情绪体验的不同方面。情绪体验包括情绪识别、调整和表达,是心智化情感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情绪识别,最基本的形式包括标记情绪,也包括在个人历史背景下理解情绪和探索情绪的意义,例如“我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识别不仅包括命名,还包含将自己与某物视为同类。从词源上看,识别与身份有关,因此尤里斯特认为,当我们识别情绪时,是带着自己的身份进行的。识别情绪很重要,因为这有助于自我认识 ——了解自己的感觉是认识自己的一部分。

情绪调整,即以某种方式改变情绪,如改变情绪的持续时间或强度。情绪调整是识别之后的步骤,最有名的模型是心理学家格罗斯和汤普森在2007年提出的情绪调节过程模型。该模型中描述了情绪调节的五个过程:情境选择、情境修正、注意分配、认知改变和反应调整。

情境选择,指选择亲近或远离某情境;情境修正,指努力改变情境,例如帮助孩子解决一个令人沮丧的难题;注意分配,即通过转移注意力来调节情绪;认知改变是最重要的部分,指改变对所处情境的评估以修正其情绪意义。方法是,要么改变我们对情境的看法,要么改变我们应对情境的能力;反应调整,发生在情绪调节的后期,表现为情绪的表达或抑制,还可能包括药物使用、饮食或锻炼。

情绪表达,指从内向外沟通一个人的思想和情绪。情绪表达可以是外向的,也可以是内在的。例如,一个人可能出于对另一个人的善意、自私甚至操纵他人的目的而隐藏自己的情绪。情绪表达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例如,有些人更喜欢以间接的方式表达情绪,比如通过音乐。

除了情绪体验,心智化情感理论还描述了生物学基础、童年发展的作用。理论的顶部是生物学基础。尤里斯特认为,遗传学、人格特质(甚至包括价值观)会影响情感的心智化。

紧接着生物学基础的是早期发展。在这个阶段,依恋的形成、心理理论的建立以及认知和情感图式的建立,对情感心智化有着极大的影响。

尤其是依恋系统。安全依恋催生一种健康而灵活的情绪调节方式,不安全依恋催生不理想的情绪调节方式。例如,回避/疏离型不安全依恋会导致情绪的过度调节,焦虑/痴迷型不安全依恋会导致情绪调节不足,而混乱型依恋会催生一种不可预测的、效果最差的情绪调节方式。

情绪调节也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例如,心理学家盖尔盖伊的生物社会反馈理论表明,婴儿的自我意识通过“情感镜映”建立。情感镜映来自偶联和“意向立场”的习得。例如,9—12个月大的婴儿可以将他人理解为目标导向的,并且预测他人在新情况下为达成目标可能采取的行动。

借助与照料者及其他人的互动,婴儿慢慢将情绪视为心理构成的一部分。而在这些互动中,他人解读他的心理状态,他也试图解读他人的心理状态,这个过程就是“心智化”。所以,心智化发生在依恋关系的背景下,以内在情绪体验为基础,适用于人与自己的关系以及人与他人的关系。

那么,如何进行情感心智化?关键是依赖自传体记忆,这是一种关于自我、关于过去的记忆。我们以自传体记忆的形式“携带”历史,进而促成情绪体验,也促成我们作为一个连贯和持续存在的感觉。

自传体记忆始于童年。早在儿童时期,关于自我的观点就在个人时间轴上展开,由此建立了“主观视角”。主观视角有三个要素:对自我的表征;认识到自我具有与行为紧密相连的内在状态(如想法、情绪、信念、欲望);理解他人也有内在状态,他人的内在状态可能与自己的相同,也可能不同。换言之,主观视角帮助我们理解和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

自我通过记忆建构,而记忆是从自我的视角被理解的。在这一过程中,一个被称作“自我记忆系统”的机制起作用。这个系统包括自传体记忆以及由目标和自我形象组成的“工作自我”。“工作自我”维持个体目标的连贯性,通过调节人们对事件的记忆方式来实现。

叙事是自传体记忆构建自我的主要方式。叙事的成功取决于对情绪的运用。相应地,如果叙述自传体记忆时出现问题,就会导致各种形式的精神障碍。例如,患有抑郁症或创伤的人往往具有过于泛化、模糊的自传体记忆。

借助自传体记忆,情感体验被觉察、修正和调整,慢慢转化为更清晰的形式。这种清晰的表达促进了人们对自传体记忆的书写、编辑和重写。

备注:本文首发于《财新周刊》2024 年第 28 期。

东木咨询
猫柳微信二维码

扫码添加微信

猫柳

咨询师、东木咨询教研负责人
自我探索知识工作者创意思维

10年+写作经验。育有一娃。曾跟随东木咨询创始人阳志平老师开发课程、心理测评等。受训时长18个月以上,擅长有稀奇古怪想法、探索自我,以及在知识工作领域有困惑的来访者。

对这个话题感兴趣?

预约咨询,与专业咨询师深入探讨

立即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