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木咨询
东木咨询

你的人生发展伙伴

咨询师专栏

如何从独舞到共舞

她是那个在风雨中独舞的人,用个人能力撑起一切。母亲病重、丈夫出轨、妹妹离世,所有的事在同一个时间点崩塌。36岁后,她终于明白:真正的力量不是独自扛起所有,而是学会与世界共舞。

琬文
琬文咨询师、东木大会演讲嘉宾
#琬文专栏#咨询手记

琬文专栏 · 尊重每一个独特的你

第一次在线上见到来访者,是在她单位的午休时间,她坐在自己的车里,眉眼间透着一丝疲惫。

在咨询过程中,每当我提出一个问题,她总是认真地看着我,时不时微笑地点头,回答时语速不疾不徐,措辞清晰,似乎想把她积压许久的故事一股脑儿倾诉出来。而她的人生,又岂是一个小时能讲得完的?

早在一周前,当我翻阅她的测评资料时,就已被她跌宕起伏的经历所震撼,也被她在生命旅程中的韧性与行动力打动。

而今天,她在咨询室里的表现,只不过是更加印证了那个文字中“拼命三娘”的形象。


01

她出生在一个条件优渥的家庭,是家中排行第二的女儿。上有一个强势的姐姐,下有一个晚熟的妹妹。父亲在她还没来得及记住他声音的时候便去世了,而母亲则沉默又坚定地扛起了整个家庭。

“我妈说,家里只能有一个人撑起来,那她来撑就好了,姐姐作为家里老大,有很强的掌控欲,而我是第二个女儿,家里人说我只要负责乖乖的、有一份安稳的工作就可以了。”

她说这话时,眼神里没有怨恨,却藏着一丝不服气。

她是那个“被安排好”的孩子。姐姐不允许她比自己厉害,处处打压;她成绩好,却不能比姐姐好太多;她不惹事,常常把自己的好东西“上贡”给姐姐。妹妹年幼,成熟得晚,所以她成了天然的照顾者,而看到妈妈的辛苦,她更不愿意添乱,于是努力表现得像个懂事的大女孩。

儿时的她,用顺从来掩盖锋芒,用尽责赢得肯定。在原生家庭中,她学会了如何扮演“合适”的角色,却在心里埋下了一颗独立的种子。


02

长大后,她没有反抗家里的安排,读了家人希望她读的专业,考了家人希望她考的“稳定单位”,谈了一个“条件不错”的男人,结婚,生子,一切顺理成章。

“我也不是不甘心,我只是觉得……我可以更好。可能我从小就保有一份独立思考的能力吧。”

她轻描淡写地说着,但我知道,这不是一句随口的话。

24岁那年,她悄然转身,进入了一个完全陌生的行业。没有人支持她,但她也没有等谁支持。她没有大张旗鼓地宣布什么,而是像一条鱼,悄悄游向了更深的水域。

几年后,她再次像小时候那样,以温润的方式展现自己的能力,在工作单位一步步攀升,成了可以独当一面的女强人。此时的她,无需再表现得顺从,而是坚定、独立和自主。

她在这份工作中攒够了在一线城市买房的钱,送孩子进入好学校就读,也拥有一个看起来还算幸福的小家庭。

她的妈妈说:“你这样也挺好的。”

她的姐姐说:“你别以为自己混得好。”

她笑笑,不争,也不解释。她从来不锋芒毕露,却始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


03

30岁之后,生活突然像被按下了快进键。

母亲病重,姐姐依旧冷嘲热讽,丈夫出轨,妹妹意外离世,公司业务大幅下滑。

“就像所有的事在同一个时间点崩塌了。”

回头看,那段时间的她就像在跳一段独舞,明明台下一片火海,她依然在舞台上维持着节奏,不让人看出破绽。

直到处理完母亲的后事,她回到家,疲惫不堪,泪流满面。懂事的孩子跑过来,紧紧抱住了她。

“孩子是那段时间唯一一个真正抱过我的人。”

她停顿了一下,声音有点哽咽:“我先生没有,我姐姐当然不会,我也没有朋友可以说这些……心理咨询师也不能抱我。”

她笑了一下,试图把情绪咽回去。但那一刻,我知道,她其实早已孤独太久。


04

母亲去世后,她做了三个决定:

  1. 与姐姐断绝来往;
  2. 离婚;
  3. 离开老东家,开始一段休整期。

她说:“如果我妈还在,我可能不会离婚。”

在来访者心中,妈妈有着无以伦比的分量,即使从小在姐姐的掌控下被妈妈忽视;即使成家后也没能得到妈妈的支持,她仍然尊重那个独自拉扯三个孩子长大的女人。

但妈妈的离世,终于让她得以向旧秩序告别。

一个离异带着孩子的女性,如何开启人生新篇章?

她的选择堪称教科书的示范。她凭借着过往职业积累和社会关系,进入了国内顶尖的教育机构。

在咨询中,她反复提到:“我们小时候没有受过这样的教育。”

她看着孩子在温柔、尊重中成长,仿佛自己也重新获得了一次被善待的机会。心理那个曾经被忽视的小女孩,终于在这个过程中被悄悄抚慰。

教育行业与她过去所处的商业导向的世界截然不同,这里更强调意义感,少了投入产出比的计算。虽然她仍在适应这种文化差异,但她说:“这份工作虽然不怎么赚钱,但它让我觉得,世界还有点希望。”


05

来访者凭借着强大的本能,为自己找到了一份当下最适合的工作,那么接下来呢?

在人生发展学中,我们认为:36岁后,个人优势的红利将逐渐消失,而情境优势变得日益重要。换句话说个人能力固然重要,但能否在合适的情境中发挥作用,才是中年之后持续发展的关键。

这也应证了来访者的人生轨迹:过去,她凭借尽责性和自主性,一路穿越原生家庭的压迫,亲密关系的背叛,以及职场的动荡,靠一己之力逆风翻盘。然而现在呢?当她站在一个极有利于自己的情境中,她还能再借助自己的个人优势乘势而上吗?

回访中,她说:“这个机构在行业里很有影响力,但我不知道它对我来说是不是最重要的。”

我一时有些惊讶。在我看来,这正是她经历重重磨难,迎来人生“胜利扩张”的最佳平台。但她的犹豫,似乎在否定自己所处的情境优势,又转向了对个人的思考。

我调整了一下自己的情绪,问她:“看得出来你有疑惑,这个疑惑是对工作本身的怀疑,还是对自己的不自信?”

她愣了一下回复说:“我对自己非常自信,我相信任何挑战我都能应对。”

“那你就是对工作本身的怀疑咯?”我顺势引导她思考:“你这份工作在行业里是不是最好的?“”它能否放大你过去十几年的积累?“”从这份工作再跳去其他比较好的工作单位是不是比从其他单位跳到这里来工作更容易?“

在几个问题之后,来访者突然意识到,自己担忧的方向错了。情境不随个人意志转移,她已经处在自己能力可以到达的最好平台,那么现在的策略就是抓住这个地盘不断扩张。

06

在最近的一次回访中,她说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

“我现在做事,不是为了证明我自己,而是为了和这个世界一起跳好这一支舞。“

我问她,这个“舞”的比喻从哪儿来的?

她说,有一次朋友拉她去上即兴舞蹈课,老师说:“你们就跟着音乐,和自己、和他人、和这个世界一起共舞。”

她说,那一刻她突然明白了我们之前说到的要利用情境优势。

她开始尝试在工作中“共舞”,不再边缘工作上过度用力,而是慢慢地放手、协调、协作。

她开始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练习“共舞”,不再压抑自己的情绪,也不再回避冲突。

她甚至开始在与孩子的关系中“共舞”,不再只是照顾者,而是一个可以一起成长的妈妈。

她曾是那个在风雨中独舞的人,用个人能力撑起一切。而现在,她开始明白真正的力量,不是”我能搞定所有“,而是我能与情境共舞。

她不再执着于”我是否够坚强,我是否要展示脆弱“,而是思考:”我如何这场舞蹈中,跳出适合我的节奏。“

她终于明白,不是每一场舞都要赢,有些舞,只要跳得对,就已经赢了。


07

36岁前,我们凭借着个人优势,一路高歌猛进,就好像在跳一段独舞;

36岁之后,个人优势基本用尽,我们更要学会与人、与情境、与世界,共舞。

祝愿来访者在接下来的人生旅途中,顺情境优势,迎个人好运!

东木咨询
琬文微信二维码

扫码添加微信

琬文

咨询师、东木大会演讲嘉宾
女性发展海外留学背景创业管理

英国UCL毕业,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曾任上市公司产品经理,民企高管,拥有丰富的创业、管理经验;两娃妈妈。受训时长18个月以上,擅长各个人生发展阶段的女性来访者及有海外留学背景的来访者。

对这个话题感兴趣?

预约咨询,与专业咨询师深入探讨

立即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