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翻阅完贻(来访者化名)的资料后,我的心情有点复杂。贻的咨询诉求很直接:“我要不要离婚?”
涉及离婚话题,咨询师往往无法直接给出答案,但我很希望通过两次咨询能帮助贻理清思路,解开认知困境,让她更有力量做出自己的选择。
第一次咨询时,我打开摄像头,原以为会见到一个满面倦容、沮丧不堪的“黄脸婆”,然而屏幕前的贻却精神抖擞、充满朝气,我甚至可以用“满面春风”来形容。
她绘声绘色地讲述着她和丈夫的故事:丈夫的一系列小动作,她发现的蛛丝马迹,她如何像侦探一样搜集证据、找到线索,最后“破案”,令丈夫百口莫辩。
贻的语调轻快、眉飞色舞,仿佛在讲述一场精彩的游戏。我的脑海里却不停地浮现出“猫抓老鼠”的画面,带着几分戏虐。
这个事件本身透着几分消极,可她的状态却如朝阳般斗志昂扬。这种情绪反常吗?当你知道了她的大五人格,你就不会感到意外。高神经质、高开放性和高尽责性,这“三高”意味着她既有创造力和执行力,又承受着强烈的情绪波动和压力。她的世界是冒险、激情、挑战,同时也波澜不断。
2
贻出生于一个传统的家庭,母亲为了家庭任劳任怨,父亲则更有远见和智慧。在她眼里,母亲是糊涂的,父亲是清醒的。
然而一场事故,让清醒的父亲半瘫在了床上,而母亲却执意亲自照料、不愿把父亲送去疗养院,这种反常的坚持强化了她对母亲“糊涂”的认识。
她对“清醒”与“糊涂”的矛盾产生了深刻的困惑,而这对个人概念也成了她日后的选择中不断出现的印记。她回忆起自己人生中的两次重要选择,每一次都带着几分无奈与妥协。
第一次,是在生完老大后的哺乳期,家人说背奶的妈妈“不适合远行”,她因此放弃了争取工作中更高荣誉的机会;第二次,是在老二出生后,家里人都盼着她把更多心思放在孩子的养育上,于是她哭着推掉了职位晋升的机会。
这些选择,看似带着几分不由自主的意味,但她并没有怨恨家人,而是责怪自己做出了“毁坏个人前途”的决定。清醒与糊涂,究竟是谁在执迷,谁在清醒?她自己也说不清了。
贻高中时,她的母亲因父亲的行为,夜夜以泪洗面,却依然固执地说:“我不离婚,我要一个完整的家。”这句话好像变成了一颗种子,在贻的心里发芽开花,最终长成了她的行为模式。
她选择了拥有传统“男主外女主内”观念的丈夫,刚嫁给丈夫时,丈夫家境不错也很上进,贻虽然也很有工作能力,但是更愿意选择做那个“糊涂”的人,牺牲自我,维护家庭的完整。
然而,随着丈夫家庭的变故和事业的低谷,家庭的经济压力逐渐转移到她的肩上。而此时,丈夫未能及时调整心态,依旧坚持着“男主外”的角色定位,这让她感到越来越强烈的不满和反感。
3
在经历了几次情感上的伤害后,贻决定重新为自己书写一个大女主的剧本。她开始将丈夫的不当行为作为筹码,用来交换经济利益,并在心里告诉自己:“既然老公那么清醒,那我也不能再继续糊涂下去。”这让我想起了《琅琊榜》中的一段台词:“人心是会越来越硬的。”她的心,似乎也在一次次失望中,渐渐冷了下来。
从贻的个人概念来看,她虽然不认同母亲那种“糊涂”的忍耐,却也在无形中继承了“完整家庭”的观念,这一观念让她尽管在嘴上说着要离婚,身体还是诚实地选择了继续留在婚姻中。
事实上,纵观她与丈夫的婚姻,虽然她的情感遭遇了深刻的伤害,但从现实层面看,这段关系还远未走到无可挽回的地步。
两人结婚已有十多年,尽管丈夫正面临职业和人生的困境,但家庭的根基并未崩塌;两个孩子乖巧懂事,她的工作也相对稳定。这段婚姻,虽有些瑕疵,却远非无可救药,依然拥有修复的可能。
4
然而,贻没有意识到的是,她被困在了一个典型的行为三角形中:
为了照顾家人,贻放弃了自己更好的事业机会,选择了清闲的工作,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家庭管理中。她像一个严密的监督者,时刻关注丈夫的行为,试图抓住他的每一个“小辫子”;同时,她对孩子的管教也非常细致。这种过度的控制让丈夫感到窒息,孩子可能也会感到压抑,而她的内心却并未因此得到满足,反而陷入了更深的焦虑,并表现出强烈的控制和斗志。
她的控制源于丈夫的不负责任,而丈夫的不负责任又因她的控制而加剧,孩子的压抑则是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这种循环让家庭关系越来越紧张,也必然会导致家庭运势的不断下滑。
在咨询的过程中,我向贻提出了几个问题:“你绝不妥协的底线是什么?哪些是你可以灵活处理的?”这些问题,让她的内心开始震荡,她慢慢地意识到,婚姻的核心并非无休止的博弈与控制,而是建立在忠诚、责任和共同成长的基础上。她想尝试跳出那个彼此博弈的“行为三角形”,去寻找真正的平衡和合作。
她决定给丈夫设定一些强制性的约束,比如在忠诚和经济问题上做出明确的承诺,同时要求丈夫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在两次咨询期间,他们已经在80%的问题上达成了共识。先有约束,才有无条件的信任。
从一个“糊涂”的人到变成一个“清醒”的人,贻的转变并非一蹴而就。
她曾天真地希望自己不必那么精明,幻想着温情脉脉的小女人生活。然而,现实的经历让她明白,自我底线的明确,才是她最安全的保障。
她对“完整家庭”的概念也有了新的理解。完整,并不意味着无休止的妥协,也不是一场你输我赢的博弈。婚姻不是妥协、也不是博弈,而是合作。 她开始相信,只要双方都能守住底线,承担起各自的责任,这段婚姻依然可以走向幸福。
咨询中,我也提醒贻,底线设定完后就不要再盯着细节不放,她需要把注意力从先生和孩子身上抽离出来,重新审视那些被自己遗弃的梦想和可能性。我们也稍稍探讨了她的职业发展,给了她一些可以突破的方向。
5
这次咨询,实际上是一次帮助贻重新定义婚姻和自我价值的旅程。
通过我们的探索,贻意识到行为三角形的存在,并开始采取行动跳出这一模式。这一步对她而言,意义非凡。
祝福这个勇敢、细腻又充满斗志的闪闪发光的女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