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教育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于1983年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传统的智能定义过于狭隘,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的。
应用最广泛的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包含以下八大智能:
语言智能:有效运用口头语言及文字的能力 ;数理逻辑智能:理解符号之间相互关系的能力;空间智能:大型空间或局部空间的思维能力;身体动觉智能: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身体作用的能力;音乐智能:对节奏、音高、节拍、音调、旋律和音色的敏感性;人际关系智能:与他人合作并了解其感受和情感的能力;内省智能:识别自己的感受、目标,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计划和行动的能力;自然探索智能:区分自然世界组成部分的能力。
但是,多元智能理论科学吗?心理测量专家Linda S. Gottfredson首先跳起来告诉你:它不科学。
首先,“智能”指的是一种涵盖各种认知过程的能力,包括理解、学习、应用知识、推理、解决问题、适应新的环境或挑战等。所以它是一个综合的高级思维能力,心理学家管它叫大G。
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是对传统“智能”定义的挑战,这种含义的突变势必引起混乱。
加德纳不止一次说道,如果他当时为他的理论取名“七种才能”而不是“七种智能”的话,就不会受到这么多批判了。这说明其实加德纳自己对使用“智能”还是“才能”也没有清晰的定位。
于是心理学家们继续批判,如果智能就是才能,那么所谓的“多元智能”理论根本就不是什么开创性的理论,认知心理学家一直承认人身上存在不同的能力,加德纳并不是第一个列出能力清单的人,而且他列出的清单跟其他人描述的也没有很大差别。
再者,这份多元智能清单的严谨性有待商榷,因为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时是七大智能,后来又变成八大智能,再后来又提出过九大智能。如果说一份清单会一直不停地增加和变动,那它如何能代表科学的严谨性和精确性?
紧接着站出来说多元智能理论不科学的是认知科学家Daniel T. Willingham。Willingham教授从教学应用的角度出发,批判了加德纳理论的两大主张:
第一个主张——学校应该教授所有八种智能的主张,从追求公平性来说,满足了人类的需求。比如你的孩子内省能力很优秀,那么学校就应该重视和培养他的内省能力,这样孩子也不必因为自己语言或者数学能力落后而感到自卑,因为所有智能拥有相同的地位。
但这显然是可笑的。加德纳自己也说过:“学校课程的安排应该首先建立在社会的价值基础上。”社会价值的创造要从两个维度去理解:一是帮助学生适应社会,也就是课程要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找到工作、成为有价值的社会成员;二是反映社会的价值观,学校应该教授学生社会倡导的价值观,比如公正、诚实、尊重他人等。而这两者都与教授所有八种智能无关。
第二个主张——老师可以通过孩子擅长的智能介绍新概念。例如,有些学生具有音乐智能,老师就可以通过歌曲和旋律的方式帮助他们学习和记忆新知识。
如果真的这么操作,教师的课堂设计就变得极其复杂,因为教师必须考虑融合所有“智能”的因素。
比如在《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一书提到一个教学场景:学生在学习逗号时,可以让他们写一首关于逗号的歌(音乐智能),在树林里寻找和逗号形状相似的动植物(自然智能),或者用身体创造句子,不同姿势代表句子的不同部分(身体—运动智能)。而预期的结果是,不同的孩子通过和他们智能匹配的方法理解逗号。理想的情况是身体运动智能比较好的孩子在用身体创造句子时学得最好,以此类推。
这种主张有一个推理上的错误,就是他们认为能力是可以互换的。音乐能力可以换成符号思考能力,绘画能力可以换成自省能力,但是你仔细想一想就会发现答案显然不行。
音乐技能就是用来学习音乐的,数学概念也必须用数学方法来学习,能力之间虽非完全隔离,但他们相距太远,以至于你不能取长补短。
多元智能理论看起来很符合常识,但在应用时,却碎得一地鸡毛。
那么,多元智能理论是否毫无可取之处呢?非也。
过去美国心理学界和教育界滥用智商测验,给很多孩子贴上了“智商低”的标签,让这些孩子背负巨大的心理压力。而“多元智能”的提出,扇了传统智能理论一个大大的耳光,也让教育界警醒。
作为老师,绝不应拿智力高低衡量孩子是否优秀。孩子是花园里种类各异的花,而非木匠手中千篇一律的作品。
再次,多元智能理论用“智能”来定义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说的“能力”,弱化了家长和教育者对“智力”的关注,转而关注孩子不同的优势;把“能力”提高到“智能”的高度,虽不科学,但从占领心智的角度看,意义非凡。
多元智能理论的真正价值在于,它提醒我们看到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他们的才华是多元化的,教师可以因此反思教学内容,家长可以因此看到孩子的优势。
但是我们不能因此混淆智能和能力,认为用孩子擅长的音乐就可以补上他欠缺的数理,能力是不能互换的,认知能力就是存在高低之分,总有一些孩子在任何一个智能方面都不占优势,而当孩子“做不到”你又非要告诉孩子能行时,他们往往更受挫,因为称赞一个孩子聪明永远不是明智的做法,这样只会让他变得更不聪明。
备注:本文首发于《财新周刊》2023 年第 26 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