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木咨询
东木咨询

你的人生发展伙伴

咨询师专栏

你属于哪一种依恋类型

为什么有些人在亲密关系中总是患得患失,而有些人却能从容自在?从婴儿时期的依恋模式,到成年后的恋爱风格,你的内心深处藏着怎样的情感密码?一道简单的测试题,或许能揭开你与爱人之间那些难以言说的秘密。

猫柳
猫柳咨询师、东木咨询教研负责人
#猫柳专栏#读书心得

猫柳专栏 · 探索属于你的满意解

依恋理论指两个人之间深厚而持久的情感纽带,当有依恋对象在场时,每个人都寻求亲密感并感到更安全。

依恋理论最重要的两位奠基人,分别是约翰·鲍尔比与玛丽·安斯沃斯,但理论源头指向弗洛伊德。弗洛伊德首先提出“移情”概念,指的是我们会将过去的行为和情感模式应用于新的关系中。

卡尔·亚伯拉罕是弗洛伊德的学生,他的研究方向是躁郁症。他沿着弗洛伊德性心理发展理论,提出诱发躁郁症的原因来自与母亲的关系。这个观点落脚点从内在心理转移到了他人,也就是与客体关系上。

这个角度启发了他的学生梅兰妮·克莱茵,她是早期将精神分析用于儿童治疗的重要理论家之一,又被称为“客体关系理论之母”。客体(object)指的是投注了个人情感的除你自身的物体,可以是人、物、思想,甚至是幻想。这个概念其实跟依恋理论很接近。

之后,英国精神分析师鲍尔比和美国精神分析师安斯沃斯开始登场。

鲍尔比根据他的临床经验,提出依恋理论的内部工作模型。他认为,婴儿与照顾者的重复交往经历会内化成一种工作模型,这种“内在工作模型”逐渐被整合到人格结构中,进而影响儿童的情感、认知和行为等各方面的发展。

鲍尔比的研究并没有从科学原理上彻底解决依恋理论,也就是如何定义、如何测量、如何干预等问题。直到 1978 年,安斯沃斯发明了著名的陌生情境实验。

从安斯沃斯开始,依恋从玄学开始步入科学研究殿堂,之后被一代又一代儿童心理学家完善。至此,依恋科学形成了两条主线:一条是以鲍尔比为代表的精神分析路线;一条是以安斯沃斯为代表的儿童发展心理学路线。

直到鲍尔比即将离世,才有人开始成人情感依恋的研究。最初的研究来自丹佛大学的社会心理学家菲尔·谢弗和辛迪。他们邀请情侣们填写一份爱情问卷,观察他们的反应模式是否与母子之间的模式相同。结果证实了依恋理论,由此带动一连串的学术研究。

从陌生情境实验中得出的依恋类型分类,在成人这里有一些变化。1991 年,有学者将成人依恋类型,以焦虑与回避为坐标系的两个维度指标,划分出:安全型(低焦虑、低回避)、专注型(高焦虑、低回避)、回避型(低焦虑、高回避)和恐惧型(高焦虑、高回避)。

目前,依恋理论也用在心理治疗领域,尤其是家庭关系治疗。比如,一位叫苏·约翰逊的英国临床心理学家,基于依恋理论开创一个心理治疗学派,叫作情绪聚焦疗法。情绪聚焦疗法认为,在家庭关系治疗中,情绪才是最该解决的问题。所有冲突的根源,在于双方关系中安全感的缺失。该疗法的底层原理是依恋理论。

你知道自己属于哪一种依恋类型吗?我改编了一道题目,你可以由此试着了解自己的依恋类型。

这个问题是:假设你与伴侣分手,你的做法是?

A. 找朋友或家人倾吐心事;B. 分析情感前后原因,作出尝试修复的努力;C. 很痛苦,沉浸在分手情绪中,借助酒精消化情绪;D. 独自处理,更多认为是自己的错误造成情感破裂。

解答:

A 类型的人是安全型依恋。他会将朋友或家人当成避风港来处理情绪。

BC 都是焦虑型依恋。他们沉浸于失去的爱情中,通过探索分手来干涉。同时,矛盾的是,他们也会做更多努力试图修复关系,也更有可能采取无效的方式应对,比如喝酒。

D 是回避型依恋,倾向于独自处理,或者更多地责备自己,而非伴侣。

一般来说,我们会在以下几个情境来看出自己或对方的依恋类型:

1.自己是否需要跟爱人在情感上有亲密的联结?2.脆弱时,你如何处理?3.与伴侣关系发生负面变化时,你的应对态度。4.你在与他人交往时,呈现出来的态度,以及遇到压力时,你的行为是怎样的?

我常被朋友问:当焦虑型碰上回避型,恋情就像水与火,难以相融。这是否意味着依恋类型不可改变呢?可以改变,虽然很难。如何干预改变?这是一个庞大话题,我仅在这里谈及一个干预的思路,来自依恋类型的内部工作模型。

依恋模式的内部工作模型,在生命早期形成,它反映出的是个体对依恋关系的一种期望和信念,主导着依恋关系的形成和发展。随着成长,我们会将内部工作模型泛化到其他的人际关系当中。

内部工作模型有两种:关于自己的内部工作模型,关于他人的内部工作模型。它影响着个体在人际关系中的认知、情绪体验以及行为。

一方面,它对我们在人际交往、应对压力时有指导作用。另一方面,内部工作模型会受到新经验塑造。新的依恋经验会改变我们对关系的认知和评价,从而动摇它的结构。

所以,内部工作模型有被更新的潜力,环境和他人的支持都会激活安全依恋的内部工作模型。另外,我个人认为,重新讲述童年事件,试着从积极一面来重新解释,也许能慢慢动摇稳固的内部工作模型。

再分享一个技巧。在亲密关系中,情感依恋发生警报来自三个关键时刻:1.当我们突然感觉自己很脆弱、对周边的事没有把握时;2.当察觉到与爱侣间的情感联结出现负面变化时;3.当意识到彼此的关系存在威胁与危机时。所以,无论男女,若想收获一段满意的亲密关系,都需要注意到关系中发生警报的时刻并去化解。

备注:本文首发于《财新周刊》2023 年第 33 期。

东木咨询
猫柳微信二维码

扫码添加微信

猫柳

咨询师、东木咨询教研负责人
自我探索知识工作者创意思维

10年+写作经验。育有一娃。曾跟随东木咨询创始人阳志平老师开发课程、心理测评等。受训时长18个月以上,擅长有稀奇古怪想法、探索自我,以及在知识工作领域有困惑的来访者。

对这个话题感兴趣?

预约咨询,与专业咨询师深入探讨

立即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