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木咨询
东木咨询

你的人生发展伙伴

咨询师专栏

让孩子与兴趣共舞

从热爱到放弃,中间隔着多少座小山丘?当孩子对曾经痴迷的事物失去兴趣,是顺其自然还是巧妙介入?一位母亲用情境行动周期,帮儿子重新点燃对围棋的热情,这段旅程值得每位父母借鉴。

琬文
琬文咨询师、东木大会演讲嘉宾
#琬文专栏#人生发展

琬文专栏 · 尊重每一个独特的你

国际积极心理学协会前主席莉·沃特斯在《让孩子的优势被看见》中写道,构成优势包括三个核心要素:

1.孩子擅长做什么事,即做什么事比别人更擅长(擅长);

2.孩子做什么事最有热情,关注心流体验,即做什么事会忘了时间(激情);

3.孩子经常愿意做什么,参加什么特定活动会一直投入时间(经常用到)。

我的儿子地瓜去年3月份正式开始学习围棋,一开始以比同龄人快1倍的速度完成了升班(擅长),他在下棋时常常会忘了时间(激情),一有空就愿意去下棋,一下就是一个小时(经常用到)。

然而,从热爱到精通,中间要翻越无数个小山丘。人类的大脑喜欢新鲜感,尽管一开始可能会有一种学习新知识和使用新技能的兴奋,但很快就会意识到这之后有很多辛苦的工作在等着我们。

半年过去,地瓜换班后便遇到了挑战。

首先,他在新班级中不再是最聪明的孩子。他有一半时间会输给其他小朋友,这种心理落差极其明显。

其次,老师的注意力不再集中在他身上。他不再是最出色的,多重因素的叠加让他感到被冷落。

于是,他不再积极地谈论围棋,不再兴致勃勃地下棋,不再期待每周一次的围棋课,取而代之的是消极回避、摆烂地哭泣。

发现地瓜遇到困难的迹象后,我决定介入。我了解地瓜,他是一个尽责性极高的孩子,这是他的性格优势。

《让孩子的优势被看见》中,作者说:“优势可以是技能、能力、兴趣、个性或天赋。而个性优势是我们最容易忽略的,个性优势就是性格中的积极面。”

于是,我从个性优势入手,试图松动地瓜的反抗情绪。每天晚上,我都会用老师的话去督促他:“老师说每周都要下5盘棋,他会在上课的时候抽查,你今天下棋了吗?”刚开始的时候,这种问话方式很管用,但时间长了,地瓜发现老师并没有抽查,这套靠“责任感”逼迫的方式不奏效了,下棋又开始变得有些“强他所难”。

当然,我不会这么容易败下阵来,我的方法来源于一个秘密武器:情境行动周期。

人类行为的本质就是情境记忆的复制。每个人都有特定的能激发行动的情绪,而这种情绪,来自你对于某一个特定情境的感受和认知。

地瓜为什么会在换班级后对围棋的态度发生巨大转变?因为现在的同学比以前的更聪明,现在的老师比以前的更严厉,于是他产生了“我不擅长下棋”的认知,激发了讨厌的情绪。

所以要改变行为,最好的方法就是调整情境。

我首先尝试让地瓜换班级,换到一个比现在的班级低一级的班。结果因为没有合适的班,第一条路走不通。

我又尝试第二条路,想办法调整老师。这个培训班里只有两位老师,相比之下地瓜还是更偏好现在的老师,所以不能再换老师了。

我又想到,能不能让老师给地瓜一对一上课。上大班课的时候,老师的注意力有限,严厉是最有效率的方法。而一对一的时候,老师就更容易展现他亲和的一面。所以我让地瓜去上小课,给他更多机会与老师一对一,解决私人定制的问题。

第二条路开始慢慢见效了,持续三周的一对一课程后,地瓜再上大班课就有更多积极的情绪体验,回来之后也更愿意下棋了。

我没有止步于此,又探索了第三条路径,增强地瓜与同学们之间的联系。因为同学们都比他大,没什么共同话题,这给了他很多同伴压力。所以我给他准备小零食时故意多放一点,他在课间的时候就主动分享给同学,和同学关系变好了,上课也更积极了。

这些调整在慢慢发挥作用,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还使用了一些夸奖的话语和外部奖励的方式,例如,每当他下棋输时就鼓励他,只要他主动向老师提问,积累够一定的积分,就给他一些喜欢的零食或电子宠物机时间。

然而,我是一个非常重视内在动机的人,当发现我的举措都是用外在的激励方式改变孩子时,我开始有所警惕。

于是,我调整了积分体系,原本是只要提问就有奖励,后来改成提问后再回家给我讲解复盘一遍,才能获得奖励。这种复盘的情景很像孩子最开始学会围棋后,兴致勃勃地给我们讲解时的劲头,唤起“我能行”的美好记忆,一次次强化他对围棋的热爱和对自己的信心。

地瓜学棋的这段经历,也映射了人类学习、适应和文化传承的主题。他从热爱到怀疑,再通过引导重拾热情,就好像一个缩小版的人类智力和情感发展过程。

这个过程不能只有我知道,我也把它分享给了地瓜,让他明白自己究竟经历了什么,从中又学会了什么。当我和他一起复盘这段经历时,他认为是外部奖励才让他重新找回对围棋的热爱,对此我表达了不同观点。

我说:“你每次在给妈妈复盘棋局时,笃定的眼神和坚定的语调透露了你的真实感受,你不是为了山楂片,你是真的喜欢围棋。”

他不置可否。可能在他的大脑里还想不到这一层,他看到了自己的改变,也看到了外部的奖励,但暂时还看不到游戏本身带给他脑电波的刺激。然而,我们的对话会一次次激活他大脑中的理性神经回路,帮他重建对自己的认知。

兴趣的尽头是什么?优势的尽头是什么?如果没有适当的介入,没有适当的文化传承,所有美好的开头,最后结果可能都是放弃。祝你和你的孩子拥有一段与兴趣共舞的美妙时光。

备注:本文首发于《财新周刊》2024 年第 27 期。

东木咨询
琬文微信二维码

扫码添加微信

琬文

咨询师、东木大会演讲嘉宾
女性发展海外留学背景创业管理

英国UCL毕业,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曾任上市公司产品经理,民企高管,拥有丰富的创业、管理经验;两娃妈妈。受训时长18个月以上,擅长各个人生发展阶段的女性来访者及有海外留学背景的来访者。

对这个话题感兴趣?

预约咨询,与专业咨询师深入探讨

立即预约